山东省巨野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日期: 2024-04-28 高二下学期地理

选择题。

试题详情
抽水蓄能电站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近年来,江苏省陆续建设了多个抽水蓄能电站,助力三峡水电输送。下图示意某时间段三峡水库出库流量、入库流量及水位变化(长江主汛期为7~8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试题详情
浩吉铁路是我国煤炭运输的重要交通线路,经由该线源源不断将我国西北地区的优质煤矿资源向外运输。2023年12月5日,某煤矿集团派遣一列载有2150吨纯净水的火车从河南出发,途径多个中部省区,最终到达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化园区。该火车装载饮用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
A、 节约燃煤增加创收
B、 为煤化园区提供用水
C、 交换物料资源互补
D、 战略储备优势水资源
试题详情
这次行动被称为“丹水北运”项目,其水源来自丹江口水库,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淅川县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所在地。利用火车运输“丹水北运”项目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不包括(   )
A、 增加沿线铁路运输运营的压力
B、 为水资源调配提供了多元化方向
C、 促进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 加大了取水地的生态保护压力
试题详情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是指将青藏高原东南部丰沛的水资源调往西北地区。该方案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水量充沛、利用率低、高程较高的大江大河为水源,以绕行青藏高原的全程自流方式调水,设计总调水量每年600亿立方米。红旗河河西走廊段拟采用长距离开挖明渠的形式进行调水。下图为红旗河调水工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题详情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图示意碳达峰与碳中和。

试题详情
隐含耕地是指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耕地资源。长江经济带耕地质量和数量区域差异大,是隐含耕地主要流入区,且内部隐含耕地差异显著。图为长江经济带隐含耕地空间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试题详情
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CxHy)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后与一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在美国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排名中,加州占据七席并且包揽前六名,其中洛杉矶市居首位。
试题详情
三江平原不仅是我国东北的生态安全屏障,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昔日的“北大荒”变成过“北大仓”,然而生态破坏严重,湿地面积骤减,灾害频发。之后,经过多年的恢复与保护,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康”。
试题详情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我国目前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且进口总量和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一些种业“卡脖子”现象。农作物种业容易形成“卡脖子”的领域主要存在于种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和育种两个环节,下图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不同类型作物种源“卡脖子”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综合题

试题详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流,其主要支流巴拉圭河上游流经山地峡谷,形成一系列急流瀑布,中下游均位于低洼的巴拉圭平原,两岸覆盖着厚厚的粘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就位于巴拉圭河流域,该湿地动植物种类繁多,被誉为是全球动植物最密集的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人类过份占用资源,潘塔纳尔内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特别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下图为巴拉那河流域示意图。

试题详情
读云南省简图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29日,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竣工投产,这项工程投资125亿元,每年可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1/10的用电量,使得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奥运历史上首次100%使用“绿色”电力的目标。下图为北京市2013~2018年各能源品种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折线图。

试题详情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乌克兰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境内10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百余条,大部分地区属于东欧平原,其黑土面积约占世界黑土总面积的40%。肥沃的土壤巩固了乌克兰第二大粮食出口国的地位,使其有“欧洲粮仓”之称。埃及、土耳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白俄罗斯和德国等均是乌克兰农产品主要出口目的地。2022年2月底,俄乌冲突区域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所在的乌东地区,正是黑土在乌克兰的主要分布地区。

试题详情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是我国著名的“眼镜之乡”,早在清朝嘉庆年间,余江就有了眼镜加工作坊,但传统的眼镜产业多年来一直停留在“两头在外”的低层次上——在外地卖眼镜、卖外地生产的眼镜。只有销售、没有规模化生产的“单腿现象”,使得余江眼镜产业无法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材料二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观念,补齐“短腿”,成功使眼镜销售之乡向眼镜生产基地转型。2002年余江建立眼镜产业园(下图),2014年厦门万成光学(眼镜生产企业)转移至产业园,并带来了自动化工艺,进行了产业配套建设,2022年园区已聚集各类眼镜生产制造企业280余家,形成了由眼睛配件、镜片、电镀、成品眼镜以及设备制造等行业相互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当年总产值达37.28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