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西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

日期: 2024-05-15 高二上学期历史

单选题(1-20题,每题1.5分;21-40,每题2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试题详情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对待国家大事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说明商周时期(   )
A、 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
B、 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C、 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
D、 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
试题详情
西周改变了臣服部族的领导,建立了新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形成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统一的地方分权制度。该“地方分权制度”是( )
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三公九卿制
试题详情
考究中国古代的疆域,有好几种方法:其(一)是把古人所说“服”的里数和封建的国数来计算。服之里数,封建国数,九州疆域,疆域四至,帝都所在,实力所至(帝都、真封建),声教所及赢缩。中国通史里指出夏朝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那么商朝通过何种方式使国家治理不断的完善(   )
A、 分封制
B、 君主专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服
试题详情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材料说明秦朝(   )
A、 君主专制强化
B、 文书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C、 中央集权渐弱
D、 中央行政制度变化复杂
试题详情
“博士”一词战国时就已出现,至秦朝,“博士”指原东方六国的政治代表,秦始皇招揽各国士人,设置博士官,让他们参议朝政,从而组建了参议辅政集团。由此可知,秦朝的博士议政制度(   )
A、 全面继承战国时期的政治传统
B、 体现了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民主色彩
C、 强化了对六国地区的行政控制
D、 适应了秦朝初年的实际政治需要
试题详情
下图是小桂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
B、 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C、 儒家大--统思想被成功实践
D、 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
试题详情
公元188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并由中央的九卿出任这一职务。州牧不仅掌管监察,还集各州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如并州牧董卓、荆州牧刘表等。由此可知,这一改制( ) 
A、 助推地方割据势力的崛起
B、 增强了监察机构的独立性
C、 旨在消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D、 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试题详情
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
A、 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B、 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 武将政治地位低下
D、 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试题详情
“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 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 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 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 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试题详情
军机处设立之初军机大臣并无助手,随着事务增多,军机大臣开始配备得力助手(称为军机章京,官秩七品)帮忙处理文书。如表为军机章京所获荣耀,这反映了清代(   )

清代军机章京所获荣耀 

 

获得时间

依照礼制对应官秩

挂朝珠

雍正年间

五品以上

戴全红帽罩

乾隆三十五年

三品以上

穿貂褂

乾隆三十七年

三品以上

A、 军机处内部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B、 军机处逐渐成为专制皇权隐患
C、 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 权力机构设计兼顾集权与效率
试题详情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理发店职权都集于一身。”屋大维实行政治制度的实质是(   )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君主专制
D、 贵族共和制
试题详情
约公元前494年,斯巴达国王克列奥美涅斯已因未能攻占阿哥斯而遭到监察官审判。约公元前506年,斯巴达人规定两个国王中只能一王出征,还必须有两名监察官随行。此外监察官和国王还要每月交换一次誓言。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
A、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B、 国王垄断国家权力
C、 实质上还是君主专制
D、 监察官是国家元首
试题详情
雅典公民大会上,阿利斯提德问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为何要放逐他,那人说:“不为什么,我不认识这个人,但到处都称呼他为正义之士,我实在是听烦了。”这表明雅典( )
A、 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 民众参政热情高昂
C、 公民参与司法审判
D、 权贵阶层受到监督
试题详情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就是“卡诺莎之辱”。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
A、 世俗王权受制于宗教神权
B、 王权与教权矛盾有所缓和
C、 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的国教
D、 德意志分裂导致王权削弱
试题详情
公元800年,法兰克的查理曼出兵意大利拯救被罗马贵族囚禁的教皇利奥三世,教皇突然为查理曼加冕,宣布他为“罗马人的皇帝”。802年,查理在亚琛召开的帝国会议上颁布法令,要求所有封臣,无论是世俗的还是教会的都要以“恺撒之名”重新对他宣誓效忠。这说明当时(   )
A、 政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B、 世俗王权高于基督教权
C、 查理曼重建了罗马帝国
D、 教权世俗王权长期并立
试题详情
1912年8月,宋教仁把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争夺政治上的利益,统一党、共和党、民主党也先后成立。随者政治形势的变化,在袁世凯的指使下,黎元洪、梁启超等人将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为进步党,以期与国民党抗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 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B、 民国初年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D、 民国初年政党制度在中国开始形成
试题详情
1928年10月3日,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六条,其中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由国民党“训练国民逐渐推行”“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此可见国民党旨在( )
A、 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B、 建立一党专政统治
C、 消除共产党的影响
D、 提高国民参政素质
试题详情
1937年7月,陕甘宁边区第一次选举由下而上逐步展开,规定“凡居住陕甘宁边区区域的人民,在选举之日,年满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除汉奸外,不分阶级,都有选举权”。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推动国民大革命
B、 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C、 表明阶级对立已被消除
D、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试题详情
1932年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在苏区彻底废除包括缠足在内的“一切封建遗物及封建制度”。同年,宁都县委制定的《妇女运动工作计划》指出,缠足者“不能参加很多重要的革命工作”,因此“使每一个妇女不能绑脚,已经绑了脚的实行放脚”。这些要求( )
A、 顺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求
B、 促使工农民主政权日益巩固
C、 旨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的规模
D、 导致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试题详情
1947年11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工委的指示,全面变革解放区“三三制”政权形式。要求"在土地改革中,应将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代表会议政权”;并具体规定“在乡村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委员会中,一般贫雇农新中农应合占三分之二,旧中农及其他劳动分子应占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A、 中共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一定发展
C、 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D、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
试题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过四部宪法,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由此说明(    )

A、 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
C、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健全
D、 法律需适时修正和完善
试题详情
秦国商鞅认为“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在分配社会剩余产品时,应重征赋税,尽量扩大国家所占有的份额。他主张“民弱则尊官,贫则重赏”,要想国强,就要使民在贫富之间运动。商鞅)的主张(   )
A、 体现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
B、 适应了兼并战争形势需要
C、 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试题详情
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免役、保甲、科举、青苗等新法,在形式和内容有所变化及增损的情况下,均为宋朝以后的历代所沿袭。这说明王安石变法( )
A、 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
B、 核心内容是扩大财源
C、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 仍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试题详情
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 清末新政的推动
C、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经济侵略
D、 辛亥革命的鼓励
试题详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的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时期依次建立的人民政权是( )
A、 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一行政区
B、 边区政府一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
C、 苏维埃政权一行政区一边区政府
D、 行政区—苏维埃政权一边区政府
试题详情
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法律未能得到执行
B、 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C、 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D、 国王“统而不治”
试题详情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   )
A、 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B、 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
C、 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 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
试题详情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下图所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处应填入的合适内容是(   )

A、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D、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试题详情
唐宋科举考试中,在礼部贡院南门标示出需要回避的亲族名单,名单上记录的士子不再与一般士子一同参与由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而是参加由吏部考功员外郎单独为其主持的考试,称为“别头试”。这(   )
A、 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B、 提高了参加科考的门槛
C、 确立了科举考试的权威
D、 凸显了人才选拔的公正
试题详情
清初山西道御史季振宜建议停止考满,认为就京官而言,尚书以下大员,按品升补,与考满无关;堂属关系,难以破除情面,考核钻营。就地方官而言,考满致使地方各级衙门考核层层盘剥。季振宜建议废除考满的原因是(   )
A、 与选官制度相矛盾
B、 与监察机构的职能重叠
C、 朝廷派系斗争严重
D、 制度本身运行效能低下
试题详情
康熙帝多次南巡均把江南作为必经之地。在南巡过程中,康熙帝曾下口谕增加进学和乡试的名额,以接受诗赋进献、考试记名等方式选拔士子;另外,康熙帝对江南地区具有号召力的文人学士的创作采取宽大、包容的态度。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 促进满汉文化互鉴
B、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拓宽人才选拔途径
D、 巩固清朝统一局面
试题详情
19世纪美国政党制度产生以后,以总统杰克逊为代表的“民众集团”把政党引进了政府,于是“政党分肥制”便发展成为美国政府选任官员的主要形式。这一制度(   )
A、 促进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B、 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C、 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
D、 导致文官人数急剧膨胀
试题详情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文官制度逐渐形成,它“纯粹的职业性……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 推动政治与管理分离
B、 有利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C、 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D、 完善三权分立制衡体制
试题详情
1881年至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增长了约14倍,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每10年增长文官数量超过3万,到20世纪初,每20年增长的文官数量都超过20万。这一变化体现了(   )
A、 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B、 政党内阁的效率提升
C、 政府职能扩大的趋势
D、 政治腐败问题的加剧
试题详情
如图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决议》的通过(   )

  

A、 指明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途径
B、 揭开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的创造精神
D、 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
试题详情
如表是1831年英国部分郡的议员议席分配表,这说明英国(   )

地区

议席数

人口总数

南部康尔瓦

42

30万人

南部老萨隆姆

2

12人

曼彻斯特

0

18.2万人

利兹

0

14.4万人

伯明翰

0

12.3万人

A、 议会改革势在必行
B、 议席分配打破传统
C、 封建贵族控制政权
D、 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试题详情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 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 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
D、 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试题详情
“权力通常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古希腊、古罗马为限制贵族的专横,尝试的途径是(   )
A、 建立平民限制贵族特权制度
B、 召开公民大会取代元老院特权
C、 以陶片放逐法打击政治寡头
D、 以万民法取代不成文法公民法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起政治事件。该事件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官员选用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
B、 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
C、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D、 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
试题详情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英国政府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可知,这场改革( )
A、 不利于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
B、 顺应了工业革命后改革官制需求
C、 奠定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
D、 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材料题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腐败的基础上提出用考试任用的方法录用职员;并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势在必行。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正式拉开了革新吏制的帷幕;19世纪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最终形成。

时间

标志性事件

1853年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四项原则:(一)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二)根据不同的教育程度,把文官分为高级和低级两大类;(三)对各部的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各部文官可以互相转调;(四)严加考核文官平时的工作,根据他们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加以擢升

1855年

内阁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三人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选事宜

1870年

内阁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制度的枢密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方能录用

——据顾新生《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官制度》整理
材料三  
1.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2.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