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日期: 2024-04-26 七年级下学期科学

实验探究题

试题详情
发糕色泽白,食之甜而不腻、黏而不粘,是江南著名的美食。小科在学习了发酵技术后,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以下是他的制作过程。

【材料用具】面粉、鲜酵母、糖少许、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方法步骤】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搅拌,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h。

④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min。

⑤将蒸熟的发稿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根据上述制作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玻璃时都会发生折射现象,但是水和玻璃的折射情况会相同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选择了光屏、透明玻璃砖、水槽、激光电筒等器材进行实验。他在光屏上画出互相垂直的NN'和MM'两条线段并相交于O点,如图甲所示。

试题详情
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试题详情
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试题详情
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试题详情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科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绕ON翻折的纸板ABCD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他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方向射向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试题详情
勤洗手可以减少“新冠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降低感染风险。为了验证这一结论,小科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前,在培养皿内放入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基。每次握手前小科都清洗并消毒自己的手,握手对象是小红同学,她手上均用无菌棉蘸取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擦遍自己的手。(已知: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  

 

 实验①:与小红第一次握手后,小科清洗手,再用大拇指在1号培养基上按三下,马上盖好盖子。 

 实验②:与小红第二次握手后,小科“▲”,再用大拇指在2号培养基上按三下,马上盖好盖子。 

 把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入培养箱中,在28℃下培养24小时,并观察酵母菌落的数量。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为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如下实验。
试题详情
为研究橡皮筋是否与弹簧有类似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画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试题详情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试题详情
某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试题详情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试题详情
为了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A、B、C),并把它们置于阳光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棉花, 在棉花上放 25 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请你回答问题: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3 粒

0 粒

24 粒

试题详情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科所在小组的同学们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请回答: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是直径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实验1]:调节两个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开口对齐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开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听到声音并观察到图乙处的乒乓球被弹开。

试题详情
为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小明同学进行系列的实验研究。

试题详情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图中甲、乙为直径为10 cm 的去底塑料简,在每个筒的一侧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装置固定在两张桌面上。

试题详情
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试题详情
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纸,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试题详情
在某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试题详情
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已经知道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它刚滑到水平面上时的速度 v0 和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有些同学还认为与滑块的质量有关。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滑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滑块质量是否有关”的课题时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也参与进来。他   们选择的器材有:质量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的木块、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斜面、木板各一块,钩码   若干。
试题详情
小涛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试题详情
“风洞”是以人工的方式产生并且控制气流,用来模拟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情况。小明用“风洞”模拟物体的下落过程,并研究共所受的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取A、B、C、D、E、F六个不同的小球,将其逐一放入风洞的中线位置,调节底部出风口的风速大小,使小球悬停在空中,此时,小球所受空气阻力等于重力大小。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小球编号

A

B

C

D

E

F

质量

m0

m0

m0

2m0

4m0

3m0

半径(厘米)

10

20

40

10

10

5

风速(米/秒)

10

5

2.5

20

40

a

试题详情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

试题详情
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压力F/N

3

4

5

6

7

摩擦力f/N

0.6

0.8

1.0

1.2

1.4

试题详情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中,小科同学选用斜面、带有传感器的小车、毛巾、棉布、塑料板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面铺上毛巾;

②让小车从斜面某一高度静止下滑;

③小车下滑至斜面底端、并在水平面继续滑行至静止,用传感器采集数据;

④把毛巾换成棉布、塑料板,重复上述实验,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试题详情
小丽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采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序号

液体

深度/厘米

橡皮膜朝向

U型管液面高度差/厘米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左面

4.9

4

10

朝左面

9.7

5

15

朝左面

14.6

6

酒精

15

朝左面

11.8

7

盐水

15

朝左面

16.9

试题详情
某实验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回答:

试题详情
同学们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所用的器材除了一些相关的测量仪器外,还有形状相同的长方体泡沫块和铁块、适当大小的海绵块,如图所示。

平放

侧放

竖放

铁块

较浅

较深

最深

试题详情
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试题详情
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科学实验的器材,譬如利用塑料瓶就可以完成许多实验。

试题详情
某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泡沫塑料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