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历史b卷

日期: 2024-04-28 高二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 。据此可推测 (  ) 
A、 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 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 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 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试题详情
孔子重视礼,主张“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庄子认为“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两者对礼的认识反映了 (  )
A、 目的上的相通性
B、 顺应统治阶级的要求
C、 阶级立场的对立
D、 双方思想主张的趋同
试题详情
以下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

内 容

出 处

“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

睡虎地秦简《田律》

“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

睡虎地秦简《效律》

“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

A、 严刑峻法得到推崇
B、 考核官员侧重政绩
C、 文书制度渐趋成熟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试题详情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 (  )
A、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改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D、 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试题详情
中国古代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 (  )
A、 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
B、 中外贸易建立起了密切联系
C、 完成了早期的工业化
D、 手工作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试题详情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清政府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  )
A、 准备推动洋务运动
B、 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C、 实施以夷制夷策略
D、 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试题详情
读下表,由表可知,郑观应、薛福成二人 (  )

人物

主张

郑观应

(1842—1921)

……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

(1838—1894)

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A、 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
B、 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C、 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
D、 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试题详情
中国革命由反满兴汉演变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后又演变为孙中山“内部各族平等”及“联合世界平等对我之民族”两项诉求,中国成为多元的庞大共同体,实为世上所仅见。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革命任务发生根本变化
C、 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 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军官赵渭滨家书中写道:“八路军之善战、之努力,真使东北军、晋绥军、陕军愧死!”赵渭滨的真诚赞誉,源于八路军 (  )
A、 完成了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C、 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牵制了侵华日军主力
D、 取得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次大捷
试题详情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对内蒙的基本方针:“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 (  )
A、 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B、 是激励内蒙古持久抗战的重要措施
C、 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D、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试题详情
 北京东交民巷见证近代中国百年沧桑。下列有关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

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清廷给予驻兵特权

民国八年某日,北京学生于天安门集会示威后,在东交民巷向列强使馆提交了抗议书

民国十七年,各国大使馆迁往南京,这一带仍驻有各国公使馆

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在北京市内帝国主义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

A、 ①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
B、 ②的导火线是“中日民四条约”签订
C、 ③是国民政府与列强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结果
D、 ④体现了新中国“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试题详情
右图是张凡夫创作的《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年发行),画中一位工人正在专注地进行生产竞赛。这反映了当时 (  )

A、 爱国热情的高涨
B、 三大改造的进程
C、 “一五”计划的成就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试题详情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成立。1965年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这一措施 (  )

迁出高校

迁出专业

迁入地

清华大学

无线电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

四川绵阳

华东化工学院

放射化工、稀有元素、石油天然气等

四川自贡

北京大学

无线电、雷达、物理等

陕西汉中

南京大学

数学、物理、化学等

湖南常德

A、 巩固了经济调整成果
B、 实现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C、 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
D、 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试题详情
在古希腊,喜爱公共活动的雅典人为奴隶专设了节日,“在这一天,奴隶可以和他们的主人在一起吵闹着、无拘束的气氛中聚餐。”同时,雅典法律还保护奴隶不被随意杀害。雅典的这些举措 (  )
A、 说明了当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达
B、 促进了城邦的稳定繁荣
C、 实现了奴隶和公民法律上的平等
D、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试题详情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 (  )
A、 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B、 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识觉醒
C、 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D、 消除了教会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试题详情
阅读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社区管理类型

特 征

代表国家

自治型

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

美国、加拿大和德国

混合型

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

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

日本和澳大利亚

政府主导型

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新加坡

A、 市场化是社区管理主要模式
B、 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
C、 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
D、 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满分52分。

试题详情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试题详情
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

——陈明光《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极为低廉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

——俞菁慧《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基于青苗、免役二法的考察》

材料三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很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12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

——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独秀的青年观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道路选择难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

◆身心观念变革

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不能承担时代大任,“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力能胜者,体之强者也”。青年必须以“利刃断铁,快刀理麻”之身手,将陈腐朽败思想清除出脑,培养健全思想,以适于今世之争存。

◆人生观变革

近代青年生逢变时,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其人生目标便需要从为官谋利的腐朽思想中脱离出来。“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 “以新人格,以新国家,以新社会,以新家庭, 以新民族,必迨民族更新”。

◆成长目标变革

面对近代中国的“变”,当代中国的新青年应该有六个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马舒、姜尚汝《近代青年自我变革的三重维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陈独秀青年观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试题详情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