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迎考卷历史c卷

日期: 2024-04-28 高二上学期历史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试题详情
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的平等,但这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  )
A、 导致部落联盟走向灭亡
B、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C、 确立了“家天下”观念
D、 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试题详情
《史记》记载了商与周边方国的分合聚散,时而是“诸侯毕服”“诸侯咸归殷”;时而是“诸侯或不至”“诸侯莫朝” 。据此可推测 (  ) 
A、 商王的权力受到诸侯节制
B、 分封制取代了内外服制
C、 分合聚散与商之盛衰有关
D、 方国联盟内部联系紧密
试题详情
以下是秦汉时期部分竹简的记载。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  )

内 容

出 处

“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螽)、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

睡虎地秦简《田律》

“马牛误职(识)耳,及物之不能相易者,赀官啬夫一盾”

睡虎地秦简《效律》

“县道已豤(垦)田,上其数二千石官,以户数婴之,毋出五月望”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

A、 严刑峻法得到推崇
B、 考核官员侧重政绩
C、 文书制度渐趋成熟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试题详情
东汉初年,军国大事、典要机密等实权转归尚书台,三公不仅不得预闻选举诛贫,甚至弹劾近臣都会遭到尚书的质问;刘秀称帝后,“位三公者,皆不复有茅土之封”。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  )
A、 封建官僚体系完备
B、 中枢行政效率提高
C、 中央决策机构臃肿
D、 君主专制权威强化
试题详情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设采访处置使,分十五道监察州、县官吏,职权甚重,可罢免州刺史;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这一改变 (  )
A、 不利于中央集权
B、 完善了监察制度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加强了基层教化
试题详情
北宋时期,国家号令一般总是以皇帝的诏敕文书方式传递,但是“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朝廷有大政事,台谏可以否决;君主有过失,台谏可加制止。此外,士大夫一再告诫君主,要依“道”而行。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  )
A、 儒家文化影响力扩大
B、 有效避免了决策的失误
C、 文官和士大夫地位提升
D、 宰相权力集中威胁皇权
试题详情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由此可知,元代创立行省制旨在 (  )
A、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 改革地方行政管理模式
D、 缓解统治阶层内部矛盾
试题详情
1573年,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订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逐月检查,另一本送六科,可要求六部半年一报,最后一本呈内阁,可对六科稽查进行核实。这一改革措施 (  )
A、 造成行政机构臃肿
B、 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
C、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保障官员素质的提升
试题详情
中华民国建立后,国民党、进步党等政党纷纷登场。国民党骂进步党为“官僚党”,喋喋不休;进步党骂国民党为“暴民党”,没完没了。两党议员在国会开会时经常大打出手,国会大厅成了党派斗殴的场所。这说明民国初年 (  )
A、 各军阀势力盘根错节
B、 政党政治乱象频生
C、 实现政治民主化转型
D、 民主政治尚未成熟
试题详情
1945年10月,中共中央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纯粹蒙古区域可以自治政府的形式出现,在蒙汉杂居地带则以蒙汉联合政府的形式出现”,并建立统一的内蒙自治筹委会。这一政策 (  )
A、 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建立
B、 是激励内蒙古持久抗战的重要措施
C、 是中共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D、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试题详情
下图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使用频率的变化情况。1949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报道中上述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说明 (  )

A、 外交原则随形势变化调整
B、 社会制度影响媒体报道
C、 中国的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D、 战后两极格局发生变化
试题详情
在古希腊,喜爱公共活动的雅典人为奴隶专设了节日,“在这一天,奴隶可以和他们的主人在一起吵闹着、无拘束的气氛中聚餐。”同时,雅典法律还保护奴隶不被随意杀害。雅典的这些举措 (  )
A、 说明了当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达
B、 促进了城邦的稳定繁荣
C、 实现了奴隶和公民法律上的平等
D、 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完善
试题详情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所有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力、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这一条款 (  )
A、 确立了国家主权与独立原则
B、 促进了近代西方民族意识觉醒
C、 推动了欧洲均势局面的形成
D、 消除了教会对欧洲政治的影响
试题详情
下表是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对表中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

地区

1400年

1600年

1800年

中国

70

110

33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 物种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B、 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促使欧洲人口迅速增加
C、 土地贫瘠是非洲撒哈拉以南人口减少主要原因
D、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拉丁美洲人口数量不断下降
试题详情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这反映了 (  )
 

20世纪80年代前

20世纪80年代后

争端领域

货物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等领域

争端内容

削减关税壁垒

拆除非关税壁垒

争端主体

发达国家之间

发达国家及大量发展中国家

A、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B、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 大国强权主义膨胀
D、 区域经济集团拓展
试题详情
摄像、发布新闻多是新闻专业人员才能完成的事。数码摄像设备的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发展为“拍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以“原创、关注、分享”为特点的“拍客”文化开始大规模流行。这一新现象折射出 (  )
A、 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B、 世界文化趋向于同质化
C、 信息技术改变社会生活
D、 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6分,满分52分。

试题详情
历代王朝把注重基层治理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在早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宗法观念相对淡薄,注重实际,讲求实效的文化传统。商鞅变法充分顺应了这种传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把秦国引向了日益发展壮大,最后统一全国的道路。商鞅还注重对秦国文化传统的改造与整合,把其中的积极因素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制订出具体而详尽的措施保证其贯彻执行;利用政权的力量抑制其消极、落后的内容,发扬其能够服务于新制度的内容,使新制度与新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秦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乘势而行,借势而进,因势利导,是商鞅变法成功不可忽视的因素。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

材料二 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明成祖朱棣时期一度以国法的形式颁布乡规条例,赋予乡规民约以法律地位。清代高度集权的政治下,乡约完全沦为国家控制农村基层的工具,失去了原有的乡民自治内涵……历史上的乡规民约表面上源于乡土,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却并无底层农民的实质参与,都是在地方精英(地主士绅)的主持下,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维护封建宗法礼教的伦理纲常为目的所制定。尽管如此,乡规民约的内容仍然以淳朴民风、发展生产、维护治安、稳固秩序为主体,是古代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规范。

——周铁涛《村规民约的历史嬗变与现代转型》

试题详情
赋税与财政制度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的效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的“庸”制和两税法归并“庸”制,是中国古代力役制度从现役为主向征收代役金为主,并逐步将代役金归并入田亩税这一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步骤,成为后世诸多王朝役法重大改革的龟鉴。

——陈明光《论隋唐五代税收史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王安石在新法系统中的尝试与广泛应用,产生于思想观念与创造力极为活跃但又积弊重重的北宋中后期,既有偶然性又有其必然性。他开启了新的经济与财政模式,并以货币运作为导向。常平新法执行青苗钱借贷,在还贷时,政府虽然设置货币与实物双选可能性,但通过极为低廉的“粮食基准价”设定,驱动农民选择货币还贷。……免役法则由农业生产领域深入基层劳役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这一趋势的广度与深度。

——俞菁慧《王安石变法中国家经济与财政行为的货币化导向——基于青苗、免役二法的考察》

材料三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虽同属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容,但财政体制遵循民主与分权原则……而蒋介石在党、政、军都拥有最高权力,而且行使权力时“很少顾及正式的指挥系统”。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期间,财政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正常权限常受蒋介石干预,如裁减军费、集中预算管理、严格财政约束和压编开支等,都收效甚微,财政制度安排部分失效……宋子文最终被迫辞职。继任的孔祥熙任职长达12年,期间大肆任用亲信,排斥异己,严重损害了财政系统的运转绩效。

——焦建华《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冲突》

试题详情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材料一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出台,我国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国家要求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各级党委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并对各级、各类干部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规定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张君峰《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的部分法律法规名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1